警惕“免密支付”风险 中消协:非必要不开启
据3月2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,免密支付近期,警惕中国消费者协会陆续收到消费者声称因“免密支付”功能导致账户资金被盗刷的风险九游投诉。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,中消网络购物谨慎使用手机“免密支付”功能,协非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引发资金损失。开启
为何“免密支付”易成盗刷漏洞?
“免密支付”(即“无需密码确认支付”)是免密支付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,用户开通后,警惕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。风险然而,中消这一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,协非可能带来严重安全隐患。开启
一是免密支付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(苹果手机用户)时风险激增。若他人获取您的警惕账号或设备,可通过“免密支付”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,风险九游且无需二次验证。
二是小额免密累积大额损失。部分平台免密额度虽设单笔上限(如1000元以下),但短时间内高频次小额盗刷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。
三是隐蔽性强,难以及时察觉。盗刷交易通常通过绑定支付平台的虚拟服务(如游戏充值、App订阅)完成,或者在机主凌晨熟睡时段完成,消费者发现时往往已产生多笔扣款。
支付风险的主动防范措施有哪些?
为降低盗刷风险,建议消费者采取以下措施:
非必要不开启“免密支付”
优先关闭免密功能,检查是否绑定支付宝、微信或银行卡,并关闭“免密支付”权限。若需保留部分免密服务,建议单独设置。另外定期检查授权应用,移除不常用或不信任的第三方应用支付授权。
强化账户安全保护
一是设置高强度密码并注意更换。避免使用生日、连续数字等简单密码,并开启双重认证功能,防止账号被恶意登录。二是关闭非必要支付权限,尤其是苹果手机用户如无需通过账户进行应用购买,可禁用相关功能。三是谨慎使用公共Wi-Fi,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,防止网络钓鱼或数据截取。
养成定期对账习惯
及时查看账单通知,关注支付宝、微信或银行发送的扣款短信,发现不明消费立即核查。定期检查订阅服务,取消不再需要的自动续费项目。
遭遇盗刷后如何快速应对?
若发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,首先,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,通过银行客服、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,阻止后续扣款。其次,留存证据并投诉:保留盗刷记录截图、交易时间等信息,向支付平台投诉。若损失金额较大,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,并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。
南方网、粤学习记者 叶莉子
- ·大型综合性养殖试验平台“湛江湾1号”下水 配备多种智能化系统
- ·“海基二号”安装就位,刷新多项亚洲纪录!
- ·“海基二号”安装就位,刷新多项亚洲纪录!
- ·国足今晚客场迎战新加坡队 伊万科维奇或将变阵
- ·中国救援队伍在缅持续救援 已深入安置点开展医疗巡诊
- ·俄侦查委员会:莫斯科近郊恐袭嫌疑人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有关
- ·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.74亿人 短视频应用的用户黏性最高
- ·中国男足原主教练李铁案今天一审开庭
- ·@所有广州人,这周五最好早点下班
- ·预计今年亚洲经济增速4.5%,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开启
- ·陈戌源、于洪臣等五起案件今天将分别一审宣判
- 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7月施行 聚焦哪些群众关切?
- ·上海乐高乐园票价公布,成人最低价319元
- 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7月施行 聚焦哪些群众关切?
- ·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突破8000亿元
- ·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标准 建议平台加强短视频AI审核能力